我有「張」椅夢》精湛工藝!廿世紀的北歐丹麥設計(下)
對於好椅的迷戀,是許多椅迷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上篇介紹Wegner的『The Chair』受到甘迺迪的賞識,讓丹麥設計風靡美國,甚至是全世界。要說Wegner是北歐20世紀最偉大的椅匠也不為過,而今天要介紹的另一位北歐設計大師Poul Kjaerholm與Wegner是校友,也是師徒關係,不過他們所使用的材料卻是截然不同。
◎延伸閱讀:我有「張」椅夢》精湛工藝!廿世紀的北歐丹麥設計(上)
金屬設計的細緻經典:『PK-22』, Poul Kjaerholm
曾經有人問Wegner什麼是丹麥的風格,他回答「就是將事情不斷追求到好,去蕪存菁。」Poul Kjaerholm與Wegner曾經是工作夥伴,他們所奉行的設計理念原本同源。但Poul Kjaerholm卻走出了北歐使用實木的刻板印象,利用金屬闖出一片天,雖然如此,在作品的細緻與用心度上,別無二致。
▲Poul Kjaerholm以金屬休閒椅聞名設計界,而Wegner則是幾乎以實木為主。在不同的材料領域中,這兩位大師皆闖出自己的獨特,在將近半世紀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人能取代。照片為Poul Kjaerholm。(via)
Poul Kjaerholm(1929-1980)出生於丹麥的Oster Vra。1951年,在結束丹麥哥本哈根工藝美術學校學業的同時,以『PK-25』為畢業創作,利用鋼條與麻繩為主要材料的傑作,奠定了他之後創作媒材的主軸。
▲Poul Kjaerholm在學期間所設計的『PK-25』椅子現在仍由Fritz Hansen生產。(via)
▲精湛的金屬工藝,構成優美的線條及簡潔的質感。疑問是否好坐嗎?這點或許就是丹麥設計讓人放心的地方,出乎意料舒適的乘坐感是丹麥傢俱設計的最大特長!(via)
而Poul Kjaerholm畢業後即擔任教職工作,並在1955年創作出他最知名的椅子『PK-22』,這張椅子獲得了Lunning大獎,成為他的經典代表作。在四年後,他更當上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的講師,1973當上設計學院院長,可惜卻英年早逝,於1980年過世。
▲『PK-22』延續Poul Kjaerholm的簡潔風格,充滿結構的美感。座面採用柳條或皮革,並且將其模組化,降低生產的難度。(via)
▲椅子分為三部份,椅腳、椅面和連接椅子的螺絲。椅面由支撐架架起,使得椅面可脫離不鏽鋼金屬的固定結構。(via)
Poul Kjaerholm非常在意他設計出的東西是否讓人能清楚易解,因此在結構的清晰度及連接的能見度上,他利用「機械螺絲」處理鋼件的連結,讓金屬可以與細木作一樣地精密細緻。恰巧的是,Wegner也在The Chair的設計上使用同樣的工藝手法,他們兩位大師儘管使用不同的材質,卻仍是以同樣的用心在處理細部的設計,這或許也是丹麥傢俱設計如此讓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吧!
▲『PK-22』充分發揮金屬材料的強度,並加上特別設計的五金。製造商E. Kold Christensen在1980年結束營業後,Fritz Hansen於1982買下版權繼續生產。(via)
在『PK-22』中,Poul Kjaerholm考慮到經濟生產,將設計改進,使其可被拆解成獨立的元素,面世後立即得到了熱烈的響應,也讓Poul Kjaerholm成為國際知名的設計大師。在這之後,Poul Kjaerholm仍然創作不懈,又推出他的另一經典代表作『PK-24』,這件被稱為Hammock Chair(吊床椅)的躺椅,體現他對於理想作品的探索。
(via)
(via)
▲『PK-24』反映出組件化的設計思維,在組件之間多以重力或摩擦力結合,外觀雖看來輕盈,卻能讓身體的重量完全由前後兩個點支撐。
(via)
(via)
▲若能躺在『PK-24』上面看書小憩,應該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吧!
雖然Poul Kjærholm專職金屬傢俱的設計,但在他身上仍然能看到早期受到木工訓練的影子。他將金屬處理得像細木作一樣地細緻,並智慧地運用工業螺絲來連接椅子的構件,順利達成他所追求的細部品質,也為他贏得「A Master of Detail」名號。
他的作品目前被列為如MOMA 、the V&A Museum in London等許多大型美術館的永久收藏品,並且也在市場上持續生產,除了Wegner之外,Poul Kjærholm在二十世紀的北歐丹麥設計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編輯:黃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