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玩設計 > 台灣設計×富山精造》延續產業活性化的主軸,高岡鑄造的台日合作連攜

台灣設計×富山精造》延續產業活性化的主軸,高岡鑄造的台日合作連攜

四百多年前,加賀藩主前田利長將七位手藝精湛的鑄造職人帶到高岡城,成為現在富山縣高岡市鑄造歷史的開端。然而傳統技術無可避免地隨著時代變遷而邁向衰退,為了振興並活用數百年傳承下的技術和工藝,1990年成立的「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持續以產業活性化為發展方向,從「商品開發」、「人材育成」和「情報發信」這三項主軸進行實踐,為設計和傳統工藝建立各種合作機會,至今已媒合開發出許多具有魅力的商品,並透過各種海外交流活動來達成「向海外發信」的目標。

▲「富山県総合デザインセンター」(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位於富山縣高岡市,成立宗旨是希望藉由設計來振興傳統工藝,以「商品開發」,「人材育成」,「情報發信」三個主軸,對縣內的企業和工作者提供支援。

▲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一樓大廳,會固定展示富山縣內優秀的設計作品,同時做為提供文化發信的基地。

2016年富山縣石井隆一知事訪問台灣,並促成了「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簽訂台日雙方合作備忘錄,而有了此次《台灣設計×富山精造》的交流計畫。四組被遴選出的設計新秀:陳建志(自由設計師)、祁孝霖(唷吼設計)、林靖格、黃宣庭(格子設計)、張晏誠、張惠婷(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安排下,於2017年夏天前往高岡市展開三天完整的workshop行程,在高岡鑄造職人的指導下,讓自己的設計提案得以實現。

見學館過去曾前往高岡進行取材,這幾年也持續關注工藝和設計的合作,我們很高興獲得「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的邀請,隨行前往觀察並紀錄此次的活動過程。

▲「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首次的合作,為兩地設計人與工藝職人搭起橋樑,讓台灣的年輕世代有實現自己設計提案的機會。

▲「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以「設計為基軸的產業活性化專案」,於2009年獲得日本優良設計獎(2009 GOOD DESIGN AWARD),堂本拓哉先生(左)即為當時規劃設計這項專案的研究員。

從設計圖面到現場鑄造,完整工藝指導實作

工作營第一天的安排,就是「直球對決」,用工廠實作來開局。設計師們一早就在位於高岡的「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集合,檢驗自己的設計作品是否能夠順利成形。

此次「台灣設計×富山精造」工作營,由「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的堂本拓哉先生擔任負責人,並委請平戶香菜、大江浩二兩位指導員進行示範和指導。為了讓學員們瞭解高岡的銅錫製品「生型鑄造法」,工作營先從鑄物的砂模製作開始進行,教導學員實作兩種砂模的製作技法,包括高岡本地特有的赤土砂模,以及瓦斯模(CO2 molding process)製作,然後再進行灌模、取型和研磨。

▲此次「台灣設計×富山精造」工作營的負責人堂本拓哉先生,他原本並非學工藝出身,但對推廣鑄造工藝的熱忱,讓他在公務之餘也去學習鑄造,在這活動中也擔任鑄造的指導員。

▲平常也在學校擔任工藝指導的鑄造藝術家平戶香菜、彫金職人大江浩二負責此次設計工作營的規劃與指導。

置於砂模之中用來輔助成型的中子(原型),過去實務上多數是以木料製作,而此次工作營所需的中子,則是利用新型態的3D列印技術,將設計師學員們的設計圖面,以樹脂材料輸出完成,接著便開始進行鑄造。參與這次工作營的設計師們,都是首次操作生型鑄造的技法,他們表示能透過實作過程理解鑄造方法,親自研磨或染色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對他們在日後金屬鑄物的設計工作改善上,有重要的助益。而自己無法完成的部分,就在前往「能作」工廠見學時,向第一線工作的職人請教解決方法。

▲依照設計師們想要的材質,現場提供的鑄造模型有生砂模與瓦斯模兩種。職人示範之後,即交由設計師們親自操作,四組設計同時進行製作模型。

▲由於每個人都是第一次接觸金屬鑄造,對於壓砂的力道、放置位置的拿捏等,都還需要三位指導員提供協助。

本身是雕金職人的大江浩二說:「參與工作營的設計師學員們必須在壓砂模的時候,同時考慮金屬灌入孔的位置,才能在灌模時讓超過攝氏1000度融化後的金屬液體,順利流動到所要成型的位置。」由於灌模、取型等步驟相對比較危險,且實作上也有一定的困難度,因此工作營是安排由兩位指導員來處理,同時也讓學員們近距離觀察,並進行前階步驟的完整記錄。

▲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灌模、取型等較危險與困難的部分則是由指導員來處理。

▲從砂模中取出的粗胚,還需要經過切割與研磨,取出的過程中,現場不僅充滿了期待的心情,也認識到手工作業的難度與辛苦。

經過第一天的灌模之後,第二天在指導員的協助下取出完成品的粗胚,先將多餘的部份切除,設計師們便開始進行研磨的工作。看似簡單的研磨,有不同級數的砂紙,必須先從顆粒粗的砂紙開始打磨,再根據自己想要的觸感以更細的砂紙仔細打磨。有些作品希望呈現的是噴砂效果或是更精細的亮度,當天下午大家便在指導員的領導下,移師到更具規模的工廠來進行細部的處理。

▲研磨是作品完成前的最後工序。配合作品的設計,在不同階段要使用不同粗度的砂紙,看似簡單的工作,但要研磨出理想中的亮度與光滑度,比想像中還要耗費時間和體力。

▲能作工廠裡資深的職人示範各種研磨的方式與可能呈現的結果。 

走訪高岡工廠見學,本地產業鏈的深入探究

除了實際操作,工作營也安排了實際見學的行程,在兩天的製作過程告一段落之後,從富山綜合設計中心內部的設備到展示品、設置完善見學設施的能作、以創新染色聞名的折井著色所、製作銅缽的島谷昇龍工房、代工大型銅像與小型模型的平和合金等工廠,也前往高岡市金屋町參訪傳統街區。

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在人們的生活中對工藝品的需求與看法也改變了,因此各個工廠也必須為了適應環境作出改變,透過這些改變,設計師們或許也能重新省思,如何將工藝技術與設計結合,創造出更多生存之道。

▲金屋町是日本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之一,分工細膩的高岡鑄造業,過去這裡有許多大大小小、不同工序的鑄造工房,現在則成為展售當地工藝品為主的店家。

第二天工作營安排了工廠見學。傳統銅鑄造不外是青銅色或是黃銅色,但為了讓銅製品有更多的變化,第一家參訪的工廠便是發展出各種獨創染色技法的「折井著色所」。創立於戰後的「折井著色所」,在過去以傳統的技術,曾為傳統工藝品,甚至是皇居、長野善光寺等地方製作銅著色。26歲時從東京回到老家高岡接班的第三代社長折井宏司,熱衷於從傳統技術中發明新的顏色,將傳統以蘿蔔泥、米糠、醋、日本酒等天然素材配合鐵屑等燒出各種顏色,他們所製作的裝飾用面板建材,獲得今年日本優良設計獎的肯定(2017 GOOD DESIGN AWARD),台灣也有不少設計案採用,深獲好評。

▲見學館曾專訪過的折井宏司社長,熱衷於從傳統技術中發明新的顏色。

▲製作的裝飾用面板建材,獲得今年日本優良設計獎的肯定(2017 GOOD DESIGN AWARD),台灣也有不少室內設計案採用。

然後我們來到「島谷昇龍工房」,目前由第四代職人島谷好德承繼營運,在傳統以製作銅像佛具為核心業務的高岡地區,他們是現今幾家僅存製作銅缽的工房。目前全日本製作銅缽不到十人中,就有三人在這個代代相傳的小工房裡。「島谷昇龍工房」傳承的不僅是銅器搥打的技術,職人們還具有特殊能力,可以辨識銅缽不同位置與厚度所產生的聲音,讓所有見學的設計師們感到十分驚奇。

▲全日本少數仍在製作銅缽的職人,包括島谷好德在內的三位,都在「島谷昇龍工房」這家小小的工房內。

▲為了面對市場的萎縮,島谷昇龍工房第四代接班人島谷好德除了製作銅缽,也發揮本身搥打的技術,利用不同的錘子模樣將純錫錘打出不同圖樣、創造出可由使用者依照自己喜好的造型簡單自由塑形的錫器品牌「syouryu」。

▲資深的職人憑經驗就能知道敲打的厚薄度與何種聲音才算是完成的聲音。一件作品的完成沒有標準答案,完全靠職人經驗的判斷。

中午安排在金屋町用餐後,大家一路散步到這個區域內最有名的老建築「大寺幸八郎商店」。創業於1867年的「大寺幸八郎商店」,目前已經傳承到第六代,過去曾是小型的鑄造工廠,後來轉為金屬製造批發與銷售的「金物問屋」。在第五代的老闆娘大寺雅子的導覽下,這個擺放了許多貨物的傳統家屋裡,仍舊維持著江戶時代建築中罕見的古民家天窗,以及保存良好的障子門建具和玻璃等,透過產品銷售和建築形式,我們見證了高岡金屋町的歷史。

▲「大寺幸八郎商店」創業於1867年,是金屋町當地的銅器等金屬工藝品批發商。

▲第五代的老闆娘大寺雅子為我們進行導覽,瞭解本地町屋的形式與歷史。

▲包括大正時代的玻璃、竹子障子門等,都是非常特殊稀有的本地建具。

▲江戶時期保留至今的古民家天窗,非常具有特色。

▲標準四疊半的茶室,過去是商家用來招待客人品茗的場所。

見學安排的第四家是佔地廣闊的「平和合金」,隨著傳統鑄造產業沒落,「平和合金」接收了高岡許多關閉工廠的工作,因此在數十人的工廠裡,從高達數公尺的銅鑄佛像,到小型蠟模製作的公仔模型,甚至是高岡市知名的多啦A夢銅像,都是由「平和合金」製造。他們以專業分工的方式,獨自接受委託完成每項產品製作,從大型物件到小型器具的生產,都能靠一己之力完成,「平和合金」可以說是高岡整個鑄造產業鏈的縮影。

▲「平和合金」營業部的柳沢諭先生,為我們解釋高岡本地產業的興衰,造就他們目前從小型公仔到大型銅像,都接單製作的特殊狀況。

▲至平和合金工廠見學時,正好遇上加熱1000度後銅澆灌的工序,近距離感受澆灌時的熱度與產生的火焰。

▲高岡市知名的多啦A夢銅像,是由「平和合金」製造。

▲「平和合金」有多樣化的鑄造方式,給所有見學的設計師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後,我們從富山綜合設計中心步行五分鐘抵達「能作」的新工廠,佔地面積達4100坪的新場址,於2017年4月落成。不僅提供了明亮,通風又挑高的新工廠環境,還有完整的見學導覽路線。入口以400片黃銅做為裝飾,一樓的大廳旁則由4000片的純錫舖成,挑高6.6米的空間呈現極具大器氣勢,廠區內同時有餐廳和體驗工房,讓前來見學參觀的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也代表著高岡的鑄造產業,將逐漸轉型成更加現代與開放的企業型態。

▲「能作」的新社屋及工廠,由広谷純弘建築師設計規劃,獲得2017 JCD設計賞 BEST 100的肯定。

▲入口以400片黃銅做為裝飾,展現鑄造本質的企業精神。

▲內部空間藉由天花板大量的木格柵,向外延伸出去,有放大空間的效果。

▲株式會社「能作」從傳統工廠搬到新廠區,設置了完善見學區域與流程。

▲「能作」於新廠區內,也提供顧客體驗鑄造的課程,創造更多活動參與的可能。

▲銷售賣場與輕食咖啡店結合為一,改變傳統工廠的單一面貌。

▲2500個鑄造木模構成的展示立面,不僅代表著「能作」製作技術的歷史,同時更呈現了高岡鑄造產業的多元面貌。

作品發表與企業交流,驗證商品開發的可行性

見學活動結束後,「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安排所有台灣設計師在「能作」舉辦作品發表會,同時邀請「能作株式會社」、「四津川製作所」、「小泉製作所」等公司出席,希望深化台日雙方設計交流的理解,並媒合落實後續商品開發的可能性,主辦方同時邀請三越伊勢丹百貨銀座店營業部田中智子部長,從採購者角度分享觀點及建議,為工作營做了相當完整的結尾。

▲作品發表會同時邀請了高岡本地的製作所,希望為台灣設計師的作品進行媒合,驗證商品開發的可行性。

▲三越伊勢丹百貨銀座店營業部田中智子部長,特地從東京前來參與這次的交流活動,他所提供的建議,獲得在場許多人的共鳴。

這類的工作營原本是每年舉辦一次,但今年「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特別為這項台日交流計畫增開一場,我們觀察到此次活動準備的細膩和周全,深感日方在工作上的用心。堂本拓哉先生說:「這樣的工作營,恰巧前陣子才為美術大學的學生舉行過,所以對我們來說算是熟悉。然而學生們的作品和設計師的作品相比,在成熟度上還是有差異,雖然國際交流的活動要做很多的準備,但讓我們也獲得不同的心得與收穫。希望這次與台灣設計方的合作作品,能夠順利在11月舉行的富山Design Wave中展出成果。」

▲面對廠商與採購,台灣設計師們也必須做出專業的提案報告,才能獲得對方的青睞。

▲作品能否商品化,還得聽取各方不同意見,這樣的交流對台灣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在全球化時代,每個人要面對不只是自己自己周遭的社會,透過台日友好交流活動,《台灣設計×富山精造》將台灣跳脫框架的創意設計,與日本富山傳統精湛工藝技術結合,不僅帶給職人更多的挑戰,激發出令人驚喜的作品,也為我們的年輕設計師開拓新視野,這是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的事。

【撰文:Frances Wang/攝影:吳佳容】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境觀空間設計》城市輕旅 Light Hotel,低限輕工業感的旅宿空間
東慶建材》二代傳承磁磚企業,設計趨勢大搜索